搭建高效学习体系的关键,需要始终了解我们有2个目标:
前面一个问题很好理解,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,后面一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始终,长期持续改进,迭代的过程,而迭代的基础就是我们有完善的数据记录和复盘的累积。
承袭知识管理的PARA结构,学习的最佳实践是放在Project中,我们的学习是有期限,有目标,有结果产出物。
而在搭建这个体系的过程中,我们还需要秉承Unix设计的一个模块化思路:
高效学习的流程我们也秉承这样的思路,每个环节的目标是清晰的,每个环节内部的方法都是可以替换,可以优化迭代的。
步入社会以后,还在坚持学习,总是难免要记笔记的。我们可能遇到完全不记笔记的,或者记的满满当当,或者记的漂漂亮亮。总会让我们有一些触动。记笔记在学习过程中是自然而然的事,然而却一直困扰着许多人。
在搭建高效学习体系的过程中,记笔记本身并不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,我们也不用刻意因为某个具体的笔记方法特别在意。
市面上广为流传的康奈尔笔记法,子弹笔记法,卡片盒笔记法,还有清单笔记等等,我们会发现每个笔记法都有它独特的地方。我们明白这些方法如果真要贯彻实施都不容易,都有一定学习曲线。
所以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?笔记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?我们需要明白的是:
别人不是我们,甚至,别人咋样,和刚开始梳理学习体系的我们也没关系!
和一位学霸聊过,他的高中班级类似李雪琴的高中班级,985起步。他认为:
我聪明,并且我沉得下心堆积经验和时间,我认为这两个都是不可或缺的
显然,这样的回答于我们今天要搭建的这个高效学习体系目标不符了。作为普罗大众我们还有机会吗? 这里先说结论,据研究,一个人智商高,仅仅只是智商高,并不能轻易拓展到其他领域。换句话说,智商测试本身也有局限性的。
而我们要想办法搭建的体系,是一套适合普通人自己高效学习体系。
经过前面2篇思维的分解,我们知道作为普通人如果愿意建立自己的高效体系,就可以建立。
开始之前,我们先冷静一下!下面是找到近几年油管上关于高效学习的视频,普遍10分钟左右,少有过半小时的,主要的思路是类似的,通过这x步,轻松打造高效学习系统
。我们期望通过看这样的视频马上打造好自己的体系——很难呀!
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去打造自己的高效学习系统呢?我们从学习的最终目的开始思考整个体系如何搭建。
知识的留存是学习上很重要的一个指标,也就是我们记住了多少。学生时代的学习目标和步入职场并不完全一致。我们知道学生时代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筛选,以及思维的训练,很多内容并不直接影响现实生活,就像常常提到买菜不需要牛顿定律一样。
步入职场,我们做到够用就好,如果需要深究的领域也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。《最强大脑》中的那些记忆大神,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。
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提升我们在记忆上的效率呢?
信息爆炸已经是很久以前出现的名词了,实在不是特别有新意的东西。时代在快速发展,新知识新技能新要求层出不穷,我们总是疲于奔命,无暇自顾,越来越吃力,我们也想成长更快,成长更好,但是实在无能为力,还时不时半途而废。
买了很多书,买了很多课程,他们总是能触动我的痛点,但是总也无法解决我的痛点,我们也期待快乐教育,但是成年了,我们很难再快乐起来了。
接下来从个人的经历深入剖析为什么我们总会半途而废。以及为什么需要有一个高效学习的体系。
看到有人说100本书,300本书,700本书,真的吗?反正我不信,我一年才看几本书还看不完,碎片化学习也挺好
目前最终展示的平台是独立博客,而自己又有不止一个博客,所以最终打造了这样一个流程。 它的价值在于:
有了这个流程以后,写文章回归到了本质。
下面会介绍为什么这样做,以及如何实现,还有以前的一些尝试思考。
Notion作为新型笔记工具,知识管理工具,溢美之辞不消多说,似乎带来了知识管理的革命,而它的All in One口号也深入人心。
但是其实仔细想一下,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网站制作工具
,只是相比传统认知中的网站制作工具,它更贴切的身份可能是低代码平台
。当然,我们知道如果它叫低代码是万万没有这么大的想象空间的(卖不起价,技术故事有啥好讲的)。
梳理知识管理系统时有点感触,学习新工具之前,最好是对自己的诉求有一个基本的思考。这样的思考多了还是大有裨益的。原因就在于——君子驭物。
我们并不需要拿锤子到处敲打
。
接下来会从网页制作角度,结合本次知识管理目标,简单粗暴介绍一下。
我们追求的是简单可用的完整产品,不是复杂产品的0.1版,而是简单产品的1.0。
Obsidian当下也算得上是如日中天的笔记软件了,丰富的插件,双链的概念,各种博主的推荐等等,自有它的过人之处,说起来很久以前就知道,当时主打也是双链:
这篇文章都敢放出来,就一个目的,旨在告诉我们,但凡发明了一个新概念的,都是坏人! 当我们被一个东西吓住的时候,一定要明白,我们其实想干什么。
先说结论吧,希望通过软件改变我们的状况,很容易会陷入小人驭于物的状况。
知识的流动本身就会产生价值,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在系统。
相比之下,我们宁愿让自己陷入忙碌的整理,而不去思考知识本身对于我们的价值。
根据我们的研究,知识工作者每周平均花费约 16% 的时间来收集信息:搜索、检索和浏览内部和外部信息。这些知识工作者有 44% 的时间找不到他们正在寻找或需要的信息。当我们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时,知识工作者浪费时间所造成的财务影响就会变得非常严重。如果我们假定知识员工的平均工作周为 41.8 小时,年薪为 80,000 美元,那么每位知识员工每年浪费在搜索信息上的时间成本为 5,700 美元。一个拥有 1,000 名知识工作者的低 KQ 组织,每年浪费在搜索但找不到信息上的时间超过 570 万美元。这些结果是基于保守的估计
The Innovator’s Guide to Modern Note Taking
员工平均每年要花大约 76 个小时来寻找放错位置的笔记、物品或文件。换句话说,我们每年在全美花费 1770 亿美元–比芬兰整个中央政府的预算还要多–来寻找那张一秒钟前还在这里的便条
总结起来:不知道自己其实在寻找文件/知识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。想要改变时,劝退自己的第一个门槛,整理起来太麻烦,东西太多了!。
接下来我们通过PARA在Notion中建立初步的目录结构,并在Notion中完成知识整理的过程。